胸腰椎骨折多因間接暴力,從高處墜落,足臀部著地而產生屈曲型損傷多見,或直接暴力而至骨的完整性或連續(xù)性中斷。常發(fā)生于脊柱生理弧度相互交接之處,如胸腰段(T10-L2)和下腰段(L4-5)。骨折可有單純的椎體骨折或單純的附件骨折,也可能是合并骨折,嚴重的骨折、脫位可導致脊髓神經損傷。
一 臨床表現
(一)癥狀
1. 腰背痛,尤其是站立及改變體位時疼痛加劇,骨折有明顯的壓痛和肌肉的痙攣。
2. 活動受限、不能站立,坐位和翻身困難。
3. 伴有腹膜后血腫者會出現腹脹、腹痛、便秘。
4. 合并有脊髓、馬尾神經損傷者,肢體麻木或疼痛、癱瘓和二便功能障礙。
(二)體征
腰背部有后凸畸形、腫脹,有附件骨折者偶可觸到骨擦音及皮下出血。
二 臨證護理
1. 骨折復位后,腰下墊一薄枕,維持復位角度。
2. 需要手術切開復位者,應配合醫(yī)生做好術前準備和術后護理。需牽引復位者,按牽引術護理。
3. 保持呼吸道通暢,定時翻身.拍背,鼓勵患者咳嗽.排痰,預防墜積性肺炎。
4. 對留置導尿管的患者,定時開放導尿管,沖洗膀胱,預防逆行感染。便秘者,可按摩腹部或遵醫(yī)囑服用緩瀉藥物。大便失禁者,做好會陰部護理。
三 辨證施護
【氣滯血瘀】(早期)骨折后1~2周時間,血脈受阻,氣滯血瘀,胸腰部疼痛,有瘀斑,低熱,疲困乏力,煩躁口干,大便秘結,腹脹痛,胃納欠佳,舌暗紅苔厚膩或薄黃膩,脈玄滑。
(1) 飲食宜活血化瘀,清淡易消化之品,如新鮮蔬菜.水果.魚片湯.金針云耳或木耳蒸瘦肉,田七瘦肉湯。多飲溫開水。
(2) 指導擴胸.深呼吸.抬腿及蹬車.五點支撐的功能鍛煉。
(3) 脹痛,大便不行者,按醫(yī)囑給予番瀉葉10---15g焗水飲,保留灌腸
(4) 中藥宜溫服
【營衛(wèi)不和】(中期)傷后3~6周,氣滯血瘀逐步消失,胸.腰部腹脹痛減輕或消退,瘀斑逐漸消散,筋骨斷裂處初步連接,但筋骨酸軟,時有作痛,筋骨還未完全暢通,氣血仍欠充旺,舌質紫暗,脈細而澀。
(1)飲食宜接骨續(xù)筋和營生新養(yǎng)血通絡飲食。如田七煲雞湯,
續(xù)斷豬腳筋湯,淮山,苡實、大棗、當歸、枸子、黨參、雞腳煲豬脊骨湯、蓮藕鯽魚雞腳湯等等。
(2)遵醫(yī)囑舒經活絡、消炎止痛、緩解腰部肌肉緊張痙攣,改善肌肉代謝功能。
(3)指導病人加強腰背肌的功能鍛煉,如:五點支撐、三點支撐。
(4)中藥宜溫服。
【肝腎虧虛】(后期)傷后7~8周,骨折經早中期治療后瘀血祛除,筋骨連接已近愈合,但骨折尚未堅強,腰膝酸痛,屈伸不利,肢體乏力,眩暈失眠,舌淡胖或尖紅,苔薄少,脈細緩。
(1)飲食宜補益肝腎、強壯筋骨之品,如杜仲、枸子煲羊肉、
芝麻糊、黑豆煲雞腳、鹿筋花生湯,蓮藕鯽魚雞腳湯、冬蟲草燉瘦肉、杜仲牛膝豬骨湯;枸子元肉兔肉湯:能滋補肝腎、安神。
(2)指導病人繼續(xù)加強腰背肌的功能鍛煉,如飛燕式。
(3)佩戴腰圍挺胸叉腰慢行,注意安全,第一次下地活動時應由醫(yī)護人員攙扶下地,以防跌倒。
(4)按摩或活動肢體。
(5)中藥宜溫服。
四、一般護理
1.病室要保持安靜、清潔、整齊、空氣清新、溫濕度適宜,使病人在舒適的環(huán)境中安心治療和休養(yǎng)。
2.床鋪要保持平整無皺、干燥無渣屑,每日整理床鋪。
3.病人宜平臥硬板床及墊有薄海綿墊的床,胸腰椎骨折部墊約5cm高的薄軟枕或海綿枕。
4備一副合適腰圍,待病人起床時戴腰圍制動保護腰部。
5. 經常巡視病房,多于病人交談及時了解病人的思想動態(tài),耐心向病人解釋骨折治療及康復過程中的注意事項,讓病人了解病情,使其身心處于最佳治療狀態(tài),積極主動配合治療,以利于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復。
6. 做好生活護理及預防褥瘡、泌尿系感染、呼吸道感染等。
7. 手術病人的護理。
(1) 按圍手術期護理
(2) 后囑病人絕對臥床休息,臥床時間遵醫(yī)囑,術后一般去枕平臥6小時,先平臥2小時后可取交替?zhèn)扰P。如有髂骨取骨的應臥無取骨的一側。
(3) 后禁食6小時,6小時后病人無腹脹、嘔吐等腸胃不適癥,可進食流質或半流質飲食。術后1~2天可普食。
(4) 留尿管的按留置尿管護理。
(5) 意雙下肢活動及感覺與術前紀錄作對比,是否好轉。術后24小時內每2小時觀察記錄1次,48小時內4小時記錄1次,然后每班觀察。
(6) 查大、小便的情況與術前記錄作對比是否有好轉。
(7) 生活護理及基礎護理,指導病人生活起居。告知病人起床要戴腰圍制動及保護腰部。
(8) 后第一天開始指導做擴胸運動、深呼吸、抬腿,第三天做腰背肌的功能鍛煉,如五點支撐等等。
五、飲食護理
久臥患者的腸蠕動減慢,應多是蔬菜和水果,以防便秘。避免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六、用藥護理
給藥期間忌生冷及寒涼食物,同時外避風寒,以免加重病情;服用中藥后觀察效果及反應;按醫(yī)囑給予消炎鎮(zhèn)痛、營養(yǎng)神經、活血祛瘀、補益肝腎的藥物口服,并觀察用藥后的效果及反應。
七、并發(fā)癥護理
1.深靜脈血栓:術后早起積極活動1術后定時更換體位,早期進行下肢肌肉收縮,有利于靜脈回流:方法包括豐富肌肉關節(jié)活動,促動肌肉按摩和關節(jié)伸屈以及關節(jié)持續(xù)被動活動(CPM);術肢穿彈力襪、使用彈力繃帶及翻身等。2指導患者進行下肢功能主被動運動;隨時指導患者如何正確進行功能鍛煉,并讓家屬協(xié)助、督促患者及時、按時進行功能鍛煉,保證下肢的系統(tǒng)活動,避免因下肢活動少而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栓。不能下床者,應鼓勵并督促病人在床上主動屈伸下肢做趾指和背屈運動,足踝的“環(huán)轉”運動,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并予以軟墊墊高。主動運動包括:患者每天自己功能鍛煉踝關節(jié)背屈運動,每日由2次增加到5次。
2.褥瘡:保持床單整潔,減少對皮膚的不良刺激:定時翻身,按摩受壓部位,翻身時避免拖、拉、推等動作;加強營養(yǎng),以提高抵抗力;保持皮膚清潔。
3.肺炎:1注意保暖,預防著涼。2保持呼吸道通暢,鼓勵病人有效咳嗽,有意識地進行深呼吸。3痰粘稠者可服祛痰藥或行超聲霧化吸入。4高位截癱患者不能自行咳嗽咳痰者,應立即給予吸痰。
4.泌尿系感染:1鼓勵病人多飲水,達到生理性沖洗。每日喝水2000ml以上,以防感染。2留置尿管者,更換引流袋時應嚴格執(zhí)行無菌操作,視病情進行膀胱沖洗。3訓練膀胱的反射排尿功能,截癱早期保持尿管持續(xù)開放,當肌張力開始恢復時,反射出現,一般為2~4h開放一次,防止膀胱縮小或過度膨脹,傷后四周可拔除尿管,給予間歇性導尿。
5.切口感染:保持切口敷料干潔,如切口有尿漬污染或滲血多應及時更換。換藥時嚴格執(zhí)行無菌操作。
6.便秘:1指導病人養(yǎng)成良好的排便習慣,保持大便通暢;2鼓勵多飲溫水及蜜糖水,每天順時針方向按摩腹部5~10分鐘;3如有便秘遵醫(yī)囑給予通便藥或徒手幫病人挖大便,以防病人用負壓太大,引起椎體破裂、髓核突出;4指導穴位叩擊。指導刺激訓練排便。
八、健康教育
1.脊柱骨折尤其伴隨脊髓損傷者,病情嚴重,病程長、恢復慢,向患者和家屬交待病情,樹立戰(zhàn)勝疾病的信心。
2.教會家屬常見并發(fā)癥的護理知識。
3.便秘者養(yǎng)成定時排便的習慣,訓練床上排便,放松緊張情緒,順時針按摩腹部;多吃蔬菜、水果等。
4.預防壓瘡:保持床鋪平整、干燥、無碎屑,發(fā)現潮濕及時更換;臥氣墊床,每2~4小時翻身1次,翻身時左道肩、髖呈一直線,避免脊柱扭轉;每日按摩受壓處2~3次。
5.尿潴留:放松緊張情緒,用誘導法幫助排尿;按摩膀胱區(qū),以助排尿。
6.預防尿路感染,多飲水,每日不少于1500ml;每日用溫水清洗會陰部,并用0.25%碘伏消毒尿道口,勤換內褲。
7.預防墜積性肺炎,指導患者進行有效咳嗽,應深呼吸,并收腹后重咳,將器官深部的痰液咳出,翻身后給予拍背,用空心拳由下而上、由外而內扣拍;痰多難咳時,配合霧化吸入。
8.指導并鼓勵患者進行功能鍛煉。
9,。在醫(yī)護人員指導下,根據個體恢復情況逐漸增加活動量和生活自理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