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渴病是以多尿、多飲、多食、形態(tài)消瘦,或尿有甜味為主要臨床表現(xiàn)的病征。病機為稟賦不足,陰虛燥熱,多于血瘀有關。病位主要在肺、胃、腎。主要指西醫(yī)糖尿病。
臨床表現(xiàn):典型癥狀為多尿、多飲、多食、形體消瘦,簡稱三多一少。病久常并發(fā)眩暈、肺癆、胸痹、中風、雀目等。嚴重可見煩渴,頭痛,嘔吐,呼吸急促,甚至昏迷厥脫危象。
臨證施護:
1、做好病情觀察、觀察神志、血壓、視力、舌脈、皮膚、口渴程度、進食量、血糖變化。必要時記錄24小時出入量、每周測體重。
2、口渴時可用鮮蘆根或天花粉煎水代飲,大便干結時可用大黃、玄參泡水服或指壓長強、大橫兩穴。
3、多飲者可食新鮮蔬菜以增加飽腹感,宜食用山藥、木耳等益氣養(yǎng)陰食品,適當增加運動量。
4、多尿、腰膝酸軟者可用艾灸腎俞、關元、三陰交等穴。
5、注意用眼衛(wèi)生指導足部保健按摩穴位及方法,保持口腔、皮膚、會陰、及足部衛(wèi)生,防止感染。
飲食護理:
1、根據患者身高、體重、年齡、體力活動程度,計算出每日的總熱量,三大營養(yǎng)物質的供應量。
2、注意飲食調護,平衡膳食,忌肥甘厚味之品,定時定量進餐。
用藥護理:
1、嚴格遵醫(yī)囑用藥,觀察用藥后的反應。
2、胰島素治療者指導其胰島素注射方法,儲存方法,注射部位及不良反應。
3、中藥湯劑宜偏溫涼服用。陰陽兩虛患者宜溫服。
并發(fā)癥護理:
1、酮癥:如出現(xiàn)神昏,煩躁不安、呼吸有爛蘋果味、呼吸極快、血壓下降、肢冷、脈微欲絕時、及時報告醫(yī)師,緊急配合處理。
2、低血糖:如出現(xiàn)大汗淋漓,饑餓、心悸、頭暈等,及時給予糖果、餅干、果汁等口服或靜脈50%GS、監(jiān)測血糖。
健康指導:
1、調暢情志,增強與慢性疾病作斗爭的信心,保持樂觀。
2、堅持飲食、運動療法,根據病情,適當選擇運動方式。
3、遵醫(yī)囑用藥,定期病情監(jiān)測。出門時攜帶醫(yī)療卡及糖果、餅干、
4、慎起居,避免疲勞,順應四時變化增減衣被,保持口腔、會陰等清潔衛(wèi)生,注意足部自我按摩保健。
辯證施護:
熱盛傷津
1、主癥:口干咽燥,渴喜冷飲,易饑多食,尿頻量多,心煩易怒,口苦,便秘,舌干紅,苔黃燥,脈細數。
2、施護:
(1)舒適,安靜,涼爽通風的環(huán)境,注意勞逸結合。
(2)口渴時可用鮮蘆根或天花粉煎水代飲,宜食用苦瓜、百合、山藥等清熱生津之物,忌辛辣刺激食物,大便干結時可用大黃、玄參泡水服或指壓長強、大橫兩穴。
(3)中藥宜溫涼服用,觀察用藥后療效,遵醫(yī)囑予黃地安消膠囊口服。
(4)調暢情志,戒郁怒。
氣陰兩虛
主癥:咽干口燥,口渴多飲,氣短懶言,形態(tài)消瘦,腰膝酸軟,自汗多汗,五心煩熱,心悸失眠,舌紅少津,苔薄白或少苔,脈弦細數。
施護:
(1)起居有常,避免勞累。
(2)飲食清淡,宜食山藥、木耳等益氣養(yǎng)陰食品。
(3)中藥宜溫涼服用,觀察用藥后療效,遵醫(yī)囑予芪貞降糖顆粒口服。
氣血兩虛
主癥:神疲乏力,氣短懶言兼有肢體麻木或疼痛,下肢暗紫,胸猛刺痛,中風偏癱或言語蹇澀,眼底出血、唇舌暗紫,舌有瘀斑或舌下青筋顯露,苔薄白,脈弦澀。
施護:
(1)環(huán)境溫暖向陽,起居有常,避免勞累。
(2)宜食雞肉、魚肉、大豆、蘑菇、黃鱔等補氣活血食物。口渴多飲時,可用黃芪等泡水飲。
(3)中藥宜溫服,觀察用藥后療效,遵予芪歸糖痛顆粒口服。
氣陰兩虛夾淤
主癥:形態(tài)消瘦,面色無華、自汗盜汗、口渴喜飲、心悸失眠、溲赤便秘,同時伴肢體麻木或疼痛,舌暗紅少津,舌有瘀斑或舌下青筋顯露,舌薄白,脈細澀。
施護:
(1)環(huán)境舒適、安靜、起居有常,避風寒,防外邪。
(2)中藥宜溫涼服用,觀察用藥后療效,遵醫(yī)囑予丹蛭降糖膠囊口服。
(3)自汗盜汗明顯時,可用黃芪。浮小麥等泡水代飲,宜選用黃芪、黃鱔等養(yǎng)陰活血食材,忌辛辣刺激食品。
陰陽兩虛
主癥:小便頻數,夜尿增多、混濁如脂如膏,甚至飲一溲一,無心煩躁口干咽燥,神疲,耳廓干枯,面色熏黑,腰膝酸軟無力,畏寒肢冷,四肢欠溫,陽痿,下肢浮腫甚至全身皆腫,舌質淡,苔白而干,脈沉細無力。
施護:
(1)病室宜安靜、舒適、溫暖向陽,起居有常,防感外邪。
(2)中藥宜溫熱服,觀察用藥后療效,遵醫(yī)囑予蓯歸益腎膠囊口服。
(3)可食用桂心湯或韭菜粥,或燉食豬腰子,以起到滋陰溫陽的作用。口渴時可用枸杞子,鮮生的煎水代茶飲,腰膝酸軟者可用艾灸腎俞、關元、三陰等穴。